News and information 新闻资讯
上海亚秀异形屏:以技术重构空间,用显示定义未来

IMG_20210802_133123.jpg

当无锡蠡湖大桥地铁站的 8 米三棱柱异形屏成为城市文旅新地标,当上海中怡广百商业中心的波浪形悬浮屏实现 25% 广告转化率提升,当济南新东站 228㎡裸眼 3D 异形屏成为交通枢纽的 “科技名片”—— 这些被市场验证的空间革新案例,背后都有着 [企业名称] 在异形显示领域的技术沉淀与方案赋能。作为国内柔性显示与智能交互领域的先行者,[企业名称] 始终以 “打破屏幕边界,重塑空间价值” 为使命,将材料科学、智能算法与场景需求深度融合,让异形屏从 “技术概念” 变为 “落地解决方案”,为商业、交通、文化、家居等领域提供从设计到运维的全周期服务。

技术内核:自主研发铸就异形屏 “硬实力”

在异形显示技术的赛道上,上海亚秀始终以 “自主创新” 构建核心壁垒。针对传统显示屏 “矩形桎梏” 与 “安装难题” 两大痛点,我们通过三大技术突破实现行业领先:

1. 柔性材料:让屏幕 “随形而变”

自主研发的柔性 PCB 板与 6063-T5 航空铝材柔性箱体,实现半径 5-50 米弧形屏精准控制,可完成 360° 球形、波浪形、字母形等任意异形结构定制。单箱体重量仅 3.15kg,较传统钢构轻量化 63%,且通过 ±10° 循环弯曲 10 万次疲劳测试,适配建筑曲面、室内立柱、高空悬挂等复杂场景,打破 “屏幕必须是矩形” 的固有认知。

2. 封装与算法:解决 “显示一致性” 难题

采用自主优化的 COB 封装技术,实现无灯珠外露设计,防尘防碰撞性能提升 50%,像素间距最小达 P0.9,配合 3840Hz 高刷新率与 10000:1 高对比度,彻底解决异形拼接的色差、拖影问题。独家研发的 “动态插值算法”,可对球面、弧形等非平面显示画面进行智能补帧,确保 360° 无死角的高清连贯视觉体验。

3. 智能集成:从 “显示” 到 “交互” 的跨越

将 AI 感知、物联网技术与异形屏深度融合,开发出 “屏随人动” 的智能交互系统。通过集成 AI 人脸识别、雷达感应模块,可根据行人位置、人流量动态推送信息,使信息触达率提升 30%;同时支持与智能家居、商业管理系统联动,实现内容自动适配、能耗智能调控,让异形屏成为 “会思考的空间组件”。

场景落地:定制化方案赋能多领域价值升级

亚秀团队始终坚持 “以场景定方案,以需求创价值”,已为 200 + 政企客户提供异形屏解决方案,覆盖商业、交通、文化、家居四大核心领域:

1. 商业空间:打造 “流量引擎”

为上海中怡广百商业中心定制的波浪形悬浮异形屏,融合 AI 人流量监测与动态内容切换功能 —— 午间推送品牌广告、晚间切换艺术灯光秀,不仅成为商场视觉焦点,更带动客流停留时间延长 40%,广告转化率提升 25%;为某奢侈品门店设计的字母造型异形屏,将品牌标识与显示技术结合,成为门店 “网红打卡点”,品牌曝光量月均增长 35%。

2. 交通枢纽:构建 “智能服务窗口”

济南新东站项目中,[企业名称] 团队克服大尺寸异形屏安装与散热难题,采用模块化拼接与智能散热系统,打造 228㎡裸眼 3D 异形屏。屏幕不仅播放高铁班次信息、城市文旅内容,还集成应急预警功能,在极端天气下自动推送出行提示,既符合双碳政策(能耗较传统屏降低 25%),又提升了交通枢纽的服务体验,项目获评 “2024 年度交通科技创新案例”。

3. 文化场馆:激活 “沉浸式体验”

成都航天科技馆的环形曲面异形屏项目,是 [企业名称]“技术 + 内容” 融合的典型案例。我们通过手势交互技术,让观众挥手即可触发航天知识科普动画、宇宙场景模拟,使游客知识获取率提升 40%;为某博物馆定制的文物造型异形屏,将文物细节与历史故事动态呈现,打破传统展陈的 “静态局限”,年接待量同比增长 28%。

4. 智能家居:融入 “生活温度”

在上海红星美凯龙智能家居馆合作项目中,[企业名称] 将柔性异形屏嵌入沙发背景墙、厨房操作台 —— 客厅屏幕可模拟日出日落光影变化,配合灯光系统营造自然氛围;厨房屏幕支持语音控制,提供食谱教学、食材溯源等功能,让显示技术从 “工具” 变为 “生活伙伴”,该方案已入选 “2025 智能家居创新应用名录”。

mmexport1709717136086.jpg

行业责任:以低碳与标准推动产业进步

作为异形显示领域的领军企业,[企业名称] 不仅追求技术突破,更致力于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:

  • 低碳技术:研发低功耗驱动芯片与智能调光系统,使异形屏平均能耗较 2023 年下降 25%,所有产品均通过国家能效二级认证,济南新东站、无锡地铁站等项目均实现 “零碳运营”;

  • 行业标准:参与制定《异形 LED 显示屏技术要求》《柔性显示装置安装规范》等 3 项行业标准,推动行业从 “无序定制” 走向 “标准化发展”;

  • 产学研合作:与清华大学材料学院、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共建 “柔性显示联合实验室”,聚焦轻量化材料、AR 融合显示等前沿方向,已孵化 5 项核心技术成果。

未来展望:让异形屏成为 “空间有机细胞”

面向 2025 及未来,我们将持续深耕三大方向:

  1. 更极致的形态突破:研发自适应可变形屏幕,实现 “一屏多形”,满足动态空间的显示需求;

  2. 更深度的虚实融合:将 AR 技术与异形屏结合,打造 “虚拟角色 + 实体空间” 的互动场景,应用于文旅、教育等领域;

  3. 更智能的数字孪生: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异形屏全生命周期运维,实时监测显示效果、能耗状态,降低客户运维成本。

从打破矩形边界到重构空间价值,从技术创新到场景落地,我们始终相信:异形屏的终极意义,是让显示技术与空间、人、生活实现 “无界融合”。未来,


返回